發布日期:2020-08-13
近年來,致病菌耐藥問題愈加嚴重,而且目前又缺乏新一代抗生素來應對多重耐藥的問題,因此臨床上謹慎使用現有的抗生素對于保持其有效性至關重要。特別對于那些自限性非細菌感染和康復中的細菌感染,臨床醫生需要減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。PCT已經被證明可以應用于不同的臨床場景來幫助指導抗生素用藥。
PCT在基層醫療機構領域的應用
對于那些臨床表現非緊急的上呼吸道或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,PCT有助于鑒別診斷細菌或者病毒感染,并指導抗生素治療。
通過改善診斷效能來幫助臨床醫生排除或者確認細菌感染
排除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
一項涉及1000多名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患者的研究表明,使用PCT來指導抗生素治療,可以減少約60%的抗生素用藥。更加重要的是,減少這些抗生素用藥之后,并未增加患者的死亡率、復發率和治療失敗風險。
圖1 基層醫療機構PCT指導抗生素治療[1]
因此,如果PCT的檢測濃度低于0.25 ng/mL,一般認為可以排除相關的細菌感染,不需要開始抗生素治療。如果患者的臨床癥狀出現惡化,需要在6-24小時內再次檢測PCT的濃度。
如果PCT的檢測濃度高于0.25 ng/mL,細菌感染的可能性上升的話,臨床醫生應該考慮擴大診斷評估,提供抗生素治療,并且緊密觀察。
PCT對于急診和住院患者的應用
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大部分情況下,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。但是由于僅僅依靠臨床癥狀難以排除細菌性致病原,很多患者因此接受了過度的抗生素治療。
PCT維持在比較低的濃度水平時,臨床醫生可以暫停抗生素治療,從臨床角度來進行進一步的評估。如果患者病情不穩定,需要考慮使用抗生素。如果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6-12小時沒有改善,推薦再次做臨床評估和PCT檢測。
通過對1000多位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跟蹤研究,通過使用PCT來指導抗生素治療可以減少50%支氣管炎患者和65%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不必要抗生素用藥,同時又保持了相近的生存率,降低了進入ICU的風險和發生并發癥的概率,以及促進肺功能的恢復。
因此對于支氣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,如果其PCT檢測濃度較低,臨床癥狀也不明顯的話,不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。但是,如果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,臨床醫生需要根據臨床經驗進行及時診療。
PCT在社區獲得性肺炎領域的應用
一項涉及2000多位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研究表明,PCT對于抗生素治療的巨大價值得以充分體現。基于此項研究數據,當PCT檢測濃度>0.25 ng/mL時,預示著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很大,建議立刻進行抗生素治療。如果PCT檢測可以在病人就診后1-2小時內完成,最初的PCT濃度有助于臨床醫生決定是否開始抗生素治療。如果PCT檢測無法及時進行,則臨床醫生將更多基于臨床癥狀決定是否進行抗生素治療。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療之后,每隔兩天需要檢測PCT濃度,以便監測抗生素治療療效。如果患者臨床癥狀好轉,并且PCT濃度低于0.25 ng/mL(或者至少下降80-90%),則可以考慮停止抗生素治療。
由此可見,通過使用PCT指導抗生素治療可以減少約40%的抗生素療程,平均抗生素用藥時間從11.1天降為7天。同時預后良好,且沒有增加感染復發的風險。相反,如果PCT濃度持續升高,預示著膿毒血癥發生的風險上升,病情可能比臨床癥狀表現出來的更加嚴重。
圖2 社區獲得性肺炎PCT指導抗生素治療[1]
編后:
在目前常用的諸多炎癥標志物中,PCT以其對于細菌感染的高度特異性備受關注。也因其上述特點,在此次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中PCT作為排除細菌性感染的重要檢測指標在抗擊疫情的一線被廣泛使用。同時我們應注意到,PCT還常與IL-6聯合使用,從而進一步提升炎癥檢測敏感性,做到“既敏感又特異”。
臨床上,PCT 除了可以作為抗生素合理用藥的指導項目,還是輔助診斷細菌和膿毒血癥的重要指標,在疾病的進一步發展中PCT濃度的升高可能是細菌重復感染的指征。可以通過PCT監控有感染危險的重癥患者。
迪瑞醫療推出的PCT檢測試劑盒,最低檢測限可達0.02ng/mL; 線性范圍在0.04ng/mL~100ng/mL 區間的線性相關系數r≥0.9900;同時因采用了獨特的親和素-吖啶酯體系,其重復性與批間差遠優于行業標準。在實際的應用中得到了臨床終端的廣泛認可。
參考文獻: [1]Schuetz P et al. Clin Infect Dis. 2012;55:651-62. [2]Schuetz P et al: Arch Intern Med 2011;171:1322-31. [3]Long W, Deng X, Zhang Y, et al. PCT guidance for reduction of antibiotic use in low-risk outpatients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. Respirology. 2011;16:819-824. [4]Schuetz P, Chiappa V, Briel et al. Procalcitonin algorithms for antibiotic therapy decisions: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linical algorithms.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1, 171(15):1322-1331.
Copyright?2010-2019Dirui.AllRightsReserved.
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[(吉)-非經營性-2018-0018] 吉ICP備11002852號
售后服務熱線
4008116695 / 4008116605(國內)
4008087597(國際)